【华中大新闻网】从0到1,从1到N,广东工研院打造科技创新的“苹果园”

作者:科发院编辑:吴仰天发布:2021-07-08点击量: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6月30日,东莞松山湖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暨松山湖“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研院党总支获得“松山湖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给予了工研院极大的肯定。

图为2007年,李培根院士代表华中科技大学与东莞市共建签约。

2007年,本着“把学问做在车间里,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的信念,华中科技大学与东莞市政府、广东省科技厅签约共建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工研院始终坚持将学校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推动成果转化“从0到1,从1到n”,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从0到1,让科研成果长出更多“红苹果”

2012年,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广东工研院, 校党委书记邵新宇正担任当时的工研院院长,形象地提出了“青红苹果”理论。“‘青苹果’好看不好吃,‘红苹果’好看又好吃。”其含义在于,学术研究往往像“青苹果”,而研究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把“青苹果”变成“红苹果”。

图为2012年,时任广东工研院院长邵新宇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

扎根东莞十余载,广东工研院正是将科技与产业相结合,依托学校科研技术优势,立足东莞乃至广东的产业发展需求,探索打通“样品-产品-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创造工程化环境,支撑学校团队完成单元技术或原型样机向成套技术或完整产品的转化,推动系列产品朝着打造及完善产业体系的方向坚实迈进。由此,形成从“青苹果”到“红苹果”再到“苹果树”的发展模式。

通过工程技术开发,广东工研院先后转化了RFID传感器、大功率激光器、全自主无人艇等技术成果。其中,和学校共同完成的技术成果“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制造核心装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研发的工业级RFID高频、抗干扰技术全球领先,是国内唯一可替代国外品牌的智能感知产品供应商,成为传感器这一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经过了十年发展应用,“苹果论”在今天也有了新的内涵。广东工研院要把学校的成果拿过来变红,还要扎根南粤大地,生根发芽,培育自己的成果。近年,工研院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在核心功能部件、无人自主技术与产品、大功率激光器与激光装备、高端智能装备等方向,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累计申请各类知识产权900余项,并参与起草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42项。

从1到n,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创新是立足之本,创造是生存之道,创业是发展之路”,创新引领发展,一直是广东工研院发展的定位。

创立之初,广东工研院便通过革新技术手段,支撑东莞乃至广东的毛纺、家具、模具等支柱产业创新发展。从2011年先后牵头发起了国家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了全国电机能效提升示范点、建设了国家首批智能制造示范点并被选为交流会唯一示范现场,到2021年代表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决赛胜出(全国首批15个之一)。广东工研院已经推动东莞乃至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达十年之久,成为地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东工研院不仅服务于地方企业,同时通过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实现更大的“蓝图”。目前在东莞、韶关、佛山自主打造了10个“华科城”科技企业孵化园区,52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载体里,就有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全国拥有4家国家级孵化器的十家单位之一)、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累计孵化科技企业800多家。

图为“华科城”产业孵化基地。

这些年来,广东工研院还创下多项东莞“第一”,擦亮了松山湖的招牌。2008年,东莞第一个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基地在此诞生;2011年,建成东莞第一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1年,建成东莞科研平台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18年,获批东莞唯一一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9年,代表东莞中标首批国家制造业产业集群示范机构;2021年,作为集群促进机构代表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决赛胜出,目前正积极打造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全生态链。

从“背靠学校”到“面向学校”,初心不改

从前路未知到拓荒前行,从星星之火到满天星辉,广东工研院成为全国新型研发机构典型代表的背后,是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

其中,原校长李培根院士主动谋划建设工研院、担任十年工研院理事长,为广东工研院发展指明方向。党委书记邵新宇院士自2008年起连续十年担任研究院院长,并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带领研究院发起国家数控一代工程,牵头建设的智能制造车间已被评为首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目前继续担任理事长一职。校长李元元院士2021年1月带队调研广东工研院,肯定了广东工研院作为学校驻外研究院的排头兵作用,并为研究院下一步规划发展出谋划策。

图为2021年,校长李元元带队调研广东工研院。

在越来越多的“苹果树”结出“红苹果”后,广东工研院也在逐步从“背靠学校”转换到“面向学校”,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五大任务,开展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优秀文化传承等工作,服务反哺学校。

通过建设工程化和交叉学科平台,广东工研院协助学校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材料学院、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光电信息学院等院系教授,开展团队大协作,实现交叉学科融合,为学校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例如,引进自动化学院的图像、控制、算法等研究团队,以曹治国、曾志刚等教授为核心成员,开展全自主无人艇研究。通过5年实践,开发出可实现无人自主规划、自主控制、环境信息感知、目标探测、机艇协同等功能的全自主无人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自建院以来,广东工研院与学校一直紧密合作,先后联合承担了“863”“973”等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达40余项,获得分配的科技经费达亿元,为学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供经费支持。广东工研院通过与学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招收暑期实习生、赞助创新创业大赛为形式,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大赛已经举办8届,资助创赛项目近百个。

不忘来时路,整装再出发。随着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广东工研院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十四五”新起点,广东工研院将进一步结合学校的要求与期盼,继续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推动研发方向往高处走、产业发展往实处走、空间拓展往远处走、机制改革向深处走,立足珠三角、辐射粤港澳,争取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反哺支持学校建设。

Copyright © 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_(中国区)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本网站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