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以封面文章形式刊发了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史铁林、廖广兰、汤自荣教授研究团队关于仿生水汽冷凝收集微纳结构的研究论文“Leaf Vein-Inspired Hierarchical Wedge-Shaped Tracks on Flexible Substrate for Enhanced Directional Water Collection(柔性基底上受叶脉启发的分层楔形流道用于加强方向性水收集)”,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2016级博士生林建斌与博士后谭先华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廖广兰教授为通讯作者。
众所周知,干旱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区降水量极其稀少,但雾汽中的水资源却非常丰富。如果将高效的水汽冷凝技术用于饮用水收集,则有望缓解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也可用于军事目的,提高野外生存能力。与此同时,能源问题正成为世界各国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果将高效冷凝技术应用于高温废气中水汽冷凝散热并将热量回收,则可大幅度提高燃气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废气排放和能耗。因此,水汽冷凝技术对于干旱地区收集水和能源高效换热具有重要意义。而生物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进化出具有非常优异水汽冷凝特性的微纳复合结构,能从潮湿空气或雾气中冷凝收集水滴,具有非常优异的水汽冷凝特性,从而为水汽冷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史铁林、廖广兰、汤自荣教授研究团队前期在仿生水汽冷凝收集、光解水制氢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仿叶脉多级楔形微纳复合结构,实现了高效水汽冷凝定向收集。该团队充分借鉴了自然界叶脉的多级分形结构特性,提出了四级楔形流道用于高效水汽冷凝定向收集,采用微尺度加工和纳尺度生长相结合,提升了效率1150%。该团队在刚性基底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成功实现了与叶脉类似的基于PET柔性基底的水汽冷凝结构,得到了大面积(100cm2)柔性水汽冷凝收集结构。该柔性结构在弯折半径3 mm条件下经受了10万次弯折测试,效率仍旧保持90%以上。该项研究工作为定向水运输、微流控、水汽冷凝收集等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5209、51675210)等项目的支持。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朱岩工程师在表征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
期刊封面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toc/aamick/10/51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mi.8b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