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工研院研制的机电控制及多媒体融合系统闪耀上海世博会

作者:编辑:发布:2010-04-02点击量:

图1 世博会北京馆变形为“鸟巢”造型

 

图2 世博会北京馆的“水立方”造型
 
图3 世博会北京馆变形为“国家大剧院”造型
 
图4 世博会北京馆安装施工现场
 
图5 邵新宇副校长陪同东莞市冷晓明常务副市长视察工作现场
 
图6   北京市程红副市长同张国军教授亲切交谈
 

 2010年4月1日,上海世博会北京馆在世博园区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我校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研制的机电控制及多媒体融合系统成为北京馆最大的亮点。出席典礼的领导、嘉宾以及数十家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北京馆的奇妙变形,感受了多媒体融合技术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北京市副市长程红等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

4月1日上午11时,随着典礼主持人发出指令,只见80块LED大屏幕在程控机械臂的带动下,数分钟内将北京馆整个建筑物先后动态改变为天坛、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多种造型,配上大屏幕中的影像和音乐,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我校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将机电控制和多媒体融合技术相结合开发的这套展示系统,打破了传统的LED大屏静态展示形式,使北京馆成为世博会唯一具备“变形”功能的展馆。
典礼开始之前,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副秘书长刘志、北京市贸促会徐玉伟副会长等领导,与我校世博会北京馆项目总指挥、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教授进行了亲切会谈。程红副市长高度评价了我校为北京馆项目做出的突出贡献。
我校东莞工研院完成世博会北京馆项目过程中,在技术创新和工程实施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在技术创新方面,一是通过轻量化结构设计,解决了重达数十吨的80条机械臂在建筑物钢结构上的可靠运行;二是通过分布式控制技术,能够让机械臂在十几秒内同步完成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快速移动,创造性地实现了建筑物外观的整体变化;三是采用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媒体融合技术,实现了超宽屏大流量视频数据的实时处理,保障了画面在80块LED屏幕上的裁剪和拼接。
在工程实施方面,更是体现了工研院快速响应、奋勇拼搏的精神。由于得到消息比较晚,工研院仅用不到三天时间拿出设计方案,一周内制作出模型样件,经过多轮答辩和现场考察,最终从包括两家上市公司在内的众多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从签订合同,到完成设计,再到几千个零件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最后打包发货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在上海世博园区的安装施工也仅用了3周多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了1周。许多了解技术难度和施工难度的参展商都认为“不可能按期完成的任务”被神奇地完成了,保证了北京馆成为最早竣工的场馆之一。
以施松新博士为项目负责人的工研院团队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智慧。18名员工没有回家过春节,有些员工大年初三接到紧急通知从家中赶回工研院充实力量。在施工现场,由于大型工程车无法开进场馆,而春节期间又无法招聘到工人,工研院张华书教授带领工研院员工硬是通过手拉肩扛,把总重几十吨的80条机械臂、80块LED屏、160个电机、80个控制电柜搬运到7米多高的钢架上,体现了团队能吃苦、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
项目过程中,学校领导和东莞市领导也对该项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春节期间,学校副校长兼东莞工研院院长邵新宇教授陪同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冷晓明、东莞市科技局局长何跃沛亲临现场慰问工研院加班员工。北京市世博会领导小组和世博办公室相关领导也多次到东莞检查工作进展。东莞科技局副局长严济荣多次牺牲休息时间迎接现场考察。
该项目成功实施在世博会引起轰动,许多场馆建设方主动找上门来洽谈合作。目前我校东莞工研院已经先后签署了生命阳光馆、阿根廷馆、安哥拉馆、非洲五国联合馆等场馆的多媒体建设项目。

(图文供稿:张国军)

 

Copyright © 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_(中国区)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本网站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Baidu
sogou